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5年“绣花”,绣出金陵新画卷

来源:热点新闻网 编辑:刘倩佳 时间:2020-11-16

5年“绣花”,绣出金陵新画卷

在鼓楼城市客厅水木秦淮艺术生活街区内,不少市民来到这里休闲,体验文创集市,在城市客厅内享受生活。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5年“绣花”,绣出金陵新画卷

环境综合整治后的玄武大道变身鲜花大道,景观明显提升,确保四季都有美景可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5年“绣花”,绣出金陵新画卷

百子亭历史风貌区通过借旧创新,打造历史和现代融合的城市新空间。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今年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5年来,南京以精细化建设管理为抓手,在基础设施能级、宜居环境品质、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从拥江发展到新城开发,从枢纽交通到快速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品质不断升级,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在10月29日召开的“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解读城市建设发展新数据,展开了一幅“绣”了5年的美丽南京新画卷。

A

共抓长江大保护

建设九大滨江城市客厅 

数据  

2016年以来,南京清退沿江生产型岸线超30公里,完成沿江绿化造林1万亩、湿地修复0.7万亩,22个国省考断面和7个省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解读  

市建委副主任陆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年来,南京积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大力实施片区雨污分流攻坚行动,不断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体系,至2019年,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259万立方米/日。南京按照精细化建设管理要求,每年安排一批环江、环水的环境整治项目。内秦淮河环境整治全线贯通,外秦淮河12.5公里风光带提升,在确保水环境改善的同时,创造了优美的水岸环境。江南的大桥公园、棉花堤等岸线整治,江北的风光带建设,推进了滨江岸线贯通和景观品质提升。根据滨江九大城市客厅规划,南京将陆续启动城市客厅建设。

B

环境更宜居

910个老旧小区换新颜 

数据  

5年来,实施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美化净化序化亮化城市空间。完成49条主次干道、261条背街小巷、920万平方米建筑立面、75.5公里河道岸线、910个老旧小区等整治工作。

解读  

市建委副主任陆一:为推动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我市成立了精细化推进办,下设8个专业组和3个保障组,协调、督查各项建设任务。通过考核机制,落实年度目标。通过5年不间断的环境整治,南京的基础设施功能和宜居环境品质有效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结合南京的特色,完成明城墙10公里重点段落的环境整治提升,推进颐和路、老门东、小西湖、评事街等历史地段更新保护,着力打造沿长江、沿城墙、沿秦淮河、沿历史街巷的城市特色空间。

转变城市更新理念,推动设施、功能、场景、文化相互融合,加快实施夫子庙、湖南路、鼓楼等城市窗口地区品质提升,打造喵喵街、水木秦淮等主题街巷、特色街区,搭建“Live南京”城市直播平台,彰显历史风貌与现代都市融合共生的城市之美。南京还将市民休闲公园、绿道绿地建设纳入环境整治。至2019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3%,生活环境更美好,城市品质更宜居,让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C

交通更畅达

累计建成12条过江通道 

数据  

“十三五”期间,南京加速构建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络。2019年底,铁路运营总里程476公里,高速铁路234公里;过江通道全面发力,“十三五”末将累计建成10处12条过江通道、在建4处;轨道交通(含都市圈城际和有轨电车)建成12条,运营里程394公里,5年时间增加169公里。 

解读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睿:“十三五”期间,南京交通重点围绕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升级版”和“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两个“升级版”,支撑了城市首位度的提升。铁路网密度列全省第一,沪宁杭合形成“一小时高铁交通圈”;“两环两横八射”高速公路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干线公路连街镇”目标基本实现。5年前,“过江难”还是高频词。到今年底,江心洲长江大桥(五桥)建成后将形成“7桥2隧3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跨江通道体系,高效支撑两岸融合和江北新区、自贸区与主城联动发展。“十四五”期间,还将推进锦文路过江通道、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七乡河公铁共建3条过江通道。全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2.5%,比5年前提高了5.5%。轨道交通(含都市圈城际和有轨电车)建成12条,运营里程394公里,5年时间增加169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其中,“十三五”期间建成地铁4号线一期、宁和线S3、宁溧线S7、宁高线S9及麒麟有轨电车二号线,目前9条地铁线在建。 

此外,在道路交通通达方面,交通和城建部门实施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快速路体系建设。目前建成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苜蓿园大街南延等,红山路—和燕路、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机场二通道等项目加紧施工,中心城区“井字+快速一环” 的快速路网即将闭合。至2019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达7.5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4.3平方米。

D

垃圾强制分类

末端处置能力再添3000吨/日 

数据  

“十三五”期间,南京建成运行江南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高淳生活垃圾焚烧厂,在建溧水区天山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500吨/日),垃圾末端处置能力新增3000吨/日,全市垃圾入炉焚烧处理能力达6510吨/日。推进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完成786个小区、1477处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 

解读  

市城管局副局长王竞宇:城管系统积极探索符合城市战略定位、体现南京特色、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管理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不断完善,垃圾强制分类才能在“十三五”末安稳上路。

垃圾源头强制分类,末端设施也要满足要求。目前,南京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年内可实现末端处置701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处理等技术并存”的格局。餐厨垃圾处置功能日趋完善。5年来,建成运行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餐厨400吨/日)、高淳、溧水、六合餐厨厂(各50吨/日);建成小型处理设施141处,2020年底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50吨/日。近期江南焚烧厂厨余协同处置项目、江北废弃物处置中心一期厨余压榨项目、城南转运站厨余垃圾期改项目建成投用后,年内可达到1650吨/日,满足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求。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体系不断完善。城南转运站、友谊路转运站等一批大中型转运站建成投运,新增转运能力2200吨/日。5年前,南京被列入国家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通过持续的设施建设,为11月1日开启的垃圾强制分类做好了准备。

E

探索城市更新路径

279处历史建筑入名录 

数据 

南京规划了2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十三五”以来,积极开展“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告知书制度,公布了279处保护名录。 

解读  

市规划资源局总规划师吕晓宁: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十三五”期间,南京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为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建筑,彰显城市历史文化魅力,留住城市文化乡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重新修编制定规划期限为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反映南京地方特色的工业遗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和颐和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复兴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实施。创新活化路径,目前百子亭、西白菜园等历史风貌区,通过结合各片区周边空间和文化资源特色,进行策划和利用,为片区及周边城市地区注入新活力,从而成为南京展示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品牌、新名片。

以小西湖(大油坊巷)为切入点,我市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新路径。老城改造是一项难题,尤其是居住型的老城,基础设施差,环境水平低。早年,南京主要以开发来带动,后提出新城反哺老城,实施了老门东改造。但这还是政府替百姓更新,是通过改变生活,增加业态提升活力。2015年,南京在小西湖开展试点,让居民自己选择去留,改变既往大拆大建的方法。目前,部分区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效果。小西湖改造是“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模式,兼顾民生改善、文化传承和活力再生,成为南京历史地段城市保护更新转型的标志。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 整理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Copyright © dlhaojob.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