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展望2020,这三件大事关乎国计民生

来源:热点新闻网 编辑:刘倩佳 时间:2020-01-07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刚刚过去的2019年,交上一份闪光的成绩单。

新年伊始,展望2020,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你好,2020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刚刚过去的2019年,交上一份闪光的成绩单。

新年伊始,展望2020,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将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基础。

2020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在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2020年,将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2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号角催征,继往开来。置身风云激荡的时代浪潮,让我们以奋斗积累生命的厚度,汇成国家改革发展的宏大诗篇,坚定而自信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阔步前行。

——编  者

No.1

“十三五”规划收官:步履坚实

■王  健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虽然“三期叠加”影响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和国际贸易摩擦使得中国经济面临严峻复杂的环境,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变。展望2020年,在积极稳健宏观政策的调节下,中国经济将砥砺前行,稳中向好。

新动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当前,较高的资本存量、人口红利的消减等,导致传统增长动能趋弱,这就需要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以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放缓的挑战。其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发展实体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动力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应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消费持续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将刺激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扩大。为此,应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消费者放心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稳定。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将稳定增长,交通运输基建项目投资增速预期继续快于整体投资。稳定制造业政策逐步落地,降低增值税率、融资成本,制造业经营成本降、营利增,投资将稳健回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固老旧小区楼房、安装平层入户电梯、小区公共设施配套改造等,将带动诸多行业的投资需求,振兴实体经济。

出口的支撑作用企稳。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增速,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展望202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稳中求进,步履坚实,开创新篇章,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原主任、博士生导师

No.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

■张立群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必须决战决胜。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党全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这些都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我们面临着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由此可见,按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一场硬仗,一场难度空前的攻坚战。

打好这场攻坚战,首先要在“稳”字上下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历史一再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要始终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促进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实现“六稳”目标,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统筹协调好供给与需求、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等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坚持“稳”字当头,注重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面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进度,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通过积极扩大内需,尽快释放强大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No.3

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奇迹

■解放军报记者  佟欣雨

年终岁尾,雪域高原传来一则喜讯: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日前发布公告,西藏19个县(区)符合贫困县(区)退出条件,正式脱贫摘帽。至此,西藏74个县(区)全部实现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2019年12月19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并对2020年工作进行安排。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其中,“三区三州”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去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与此同时,军队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中,累计有4005个脱贫出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深刻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较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任务较重,同时,一些薄弱环节仍然存在。

对此,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重点对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把“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排查出来,还有多少人辍学、多少人基本医疗未保障、多少人住危房、多少人饮水安全有问题,都要清清楚楚,认真解决。

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巩固脱贫成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保持队伍基本稳定,保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稳定;强化责任、坚持精准、聚焦重点、防范风险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各项任务落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用消费扶贫来创新推动社会扶贫,完善建档立卡丰富脱贫攻坚档案。

确保问题解决。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继续开展督查巡查,对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西部省份开展常态化督导,对所有脱贫摘帽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保持昂扬斗志。加强脱贫攻坚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和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培训,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Copyright © dlhaojob.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