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扫黑·决战》真正现实主义的震撼力量

来源:热点新闻网 编辑:刘倩佳 时间:2021-05-20

  扫黑反腐题材电影《扫黑·决战》带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和“痛快”,这才是我们每每呼吁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电影。从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到韩国电影《寄生虫》,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是最敢于剖析社会、直面人性的,它就像鲁迅笔下的杂文,匕首般刺向社会的黑暗、丑恶,并将之曝晒于阳光之下,等待正义紫外线的灼烧和消灭。

  “震撼”和“痛快”恰恰就是现实主义电影带给观众共情体验的两个层面。《扫黑·决战》一开始,就用纪实般冷酷的镜头语言,揭露黑恶势力在保护伞庇护下,一桩桩对百姓令人发指的罪行,让观众在窒息的压抑情绪中喘不过气来:黑社会在强拆百姓土地时,烧死了百姓,灵堂上将百姓的信访信件扔进火盆,冤死的百姓尸骨未寒,当地法院与公安却反过来追究死者家属刑事责任;小小包工头被黑社会截留工程款,被迫借入高利贷发农民工工资,再私设公堂暴力逼债;黑社会逼迫少女在自己娱乐场所吸毒卖淫,对不从者竟然凶狠杀害,拌入水泥中毁尸灭迹......这些罪行的暗无天日又和影片中高楼林立的都市繁华,华灯初放下迷人的夜景形成鲜明的反差,暗喻和反讽的艺术内涵不言而喻。

  当影片中宋一锐携正义的尚方宝剑来到魏河县,当县长曹志远在大会上拍案而起宣称“对犯罪分子见一个抓一个”,当曹志远用一场朴素的家宴招待宋一锐后,似乎这两人所代表的巡视组和地方政府携手扫黑除恶,与无恶不作的大反派孙志彪的pk就是接下来的定局。然而,该片好就好在没有陷入点到即止、隔靴搔痒的俗套中。好就好在随着齐局长的畏罪自杀,曹志远的“两面人”,他和情妇谋求利益,他与孙志彪是同父异母兄弟关系的剧情推进,一一抽丝剥茧般展现给观众。换言之,宋一锐面对的不仅仅是黑恶势力,而是以曹志远为代表的塌方式腐败的县级地方权力机关。当孙志彪嚣张的将一包冥币洒在宋一锐车前,我们就知道这场扫黑破伞的行动布满荆棘,任重道远。

  曹志远虽是小小七品芝麻官,但在魏河县却是高高在上的土皇帝,地方权力监督机制的失位,让他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鱼肉百姓、肆意妄为。如果说,孙志彪所代表的黑社会的嚣张跋扈是人性浅表的“恶”,是可以手术切除的毒瘤,那“两面人”曹志远就是寄生于权力的癌细胞,他的扩散才最可怕,才是影响和破坏党和政府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最大毒瘤。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为期三年的专项斗争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与以往扫黑行动不同,这次专项斗争明确指出要在扫黑除恶同时,惩处一批像曹志远一样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三年专项行动,国家共打掉黑社会组织3644个,恶势力集团11675个。专项行动收尾了,但扫黑除恶依旧在路上,就像结尾曹志远询问宋一锐“你敢保证下一任会是好官吗?”,宋一锐的回答是“我不敢保证,但有一个我们抓一个”,这是全片最为打动观众、直击心灵的一句台词,长效化制度反腐才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保证。

  如果说,《扫黑·决战》用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呈现手法带给观众视听层面强烈的“震撼”,那么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则带给观众心灵层面的“痛快”,其现实主义的意义就是民心向背,所以我们自信地说,《扫黑决战》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影片。

  好的影片一定是用有张力的情节、悬念、节奏带领着观众,而不是观众看到开头就猜到了结尾。该片将传统意义上扫黑反腐的主题创作加入犯罪、动作等商业类型片元素,影片中很多令观众震撼的“大尺度”的场景,以往只能在香港、韩国警匪犯罪影片中才能看到,此次在这部国产犯罪类型片中是一次大胆的突破。片中近景、远景、特写的细密编织,快速切换与常摇横移镜头间相互交替,演员外在表演、内心活动与明暗光影律动交融所形成的气氛情绪渲染,迅速而有效地把控了影片的观影节奏。值得肯定的是,姜武、张颂文、金世佳对角色人物从外在到性格、心理塑造的精准把握,精湛在线的演技,为该片增色出彩。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Copyright © dlhaojob.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