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记者手记|我的“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来源:热点新闻网 编辑:刘倩佳 时间:2021-09-16

  为什么叫“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因为我写的不是奥运会赛事报道的趣闻轶事,我自己也不是专业的体育记者。且看我这个日语专业的文字记者讲述怎样在东京奥运会上报道赛场之外的故事。

  不报比赛,报什么?

  出发前参加奥运报道培训时,我毫不意外地看到自己并没有分配到具体的比赛项目。松一口气的同时,也免不了发愁,去奥运会,不报道比赛,报什么?

  好在,这一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抵达东京当晚,接到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去参加次日东京奥组委在主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除我之外,还有两位优秀的体育记者一同前往。我猜想,要不领导非常重视这个新闻发布会,要不就是让两位带我去练练兵。

  果不其然,姗姗来迟出现在这场发布会上的是东京奥组委的两位头号人物,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和首席执行官武藤敏郎。桥本圣子开场简单介绍了奥运会筹备情况,随后两人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透露的最重要信息,就是奥运村出现了第一例新冠阳性病例,这自然成为当天消息稿的题目。发布会后,同去的两位同事已经对稿件内容胸有成竹,只是请我核对了几个关键信息。现场有同声传译,我听的是原声道日语,两位同事听的是经过翻译的英文频道,我们对一些数字和关键信息进行了交叉核对,以确保稿件的准确无误。

记者手记|我的“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7月17日东京奥组委新闻发布会现场。叶佳摄

  第二天,领导给我布置了同样的任务,继续与同事合作采访东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这一次的新闻点是奥运村出现了首例运动员确诊感染新冠的病例。

  这两次新闻发布会采写的消息稿,采用分别被314家和283家媒体采用。这直观反映了读者和用户对东京奥运会疫情的高度关注,也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报道提示,即赛事之外的奥运报道也大有可为。我应该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跟紧东京奥组委的新闻发布会,从中发掘新闻点,回应读者的需求和关注。

  在那之后,不管领导有没有布置采访新闻发布会的任务,我都会跟进组委会的新闻发布会,或去现场,或在网站观看直播。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据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采写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再生变故(奥组委解聘开幕式表演总监)、开幕式仍将按原计划呈现、感染新冠运动员最快7天可复赛、6人因违反防疫规定被注销奥运证件等稿件,均获得很好的采用。

  当你在看开幕式,我在干什么?

  东京奥运会出于防疫考虑,所有场馆均对媒体设置了入场人数限制,开幕式也不例外。国社最初分配到5个文字记者名额,毫不意外地,并没有我。

  开幕式当天下午,我正摩拳擦掌,准备翻译开幕式脚本时大干一场,领导笑眯眯地走过来,拿着开幕式门票问:现在有票,现场还是需要一个懂日语的,你去不去?我毫不犹豫地几乎“抢”着拿过票,去!当然去!

记者手记|我的“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7月23日作者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会场外留影

  赶紧收拾笔记本电脑,跟几位小伙伴一起赶赴新国立竞技场(开幕式会场)。我们打出了足够的富裕时间,提前三小时抵达现场,在视察会场、找到座位后,大家纷纷拿出电脑大干特干了起来。最后时刻才加入的我,任务比较轻松,根据开幕式的一个场景挖掘背后的传承故事。由于编辑部的小伙伴提前收集了素材,文章并不难写,只是我没想到,最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场内记者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相应地,无线网络的速度也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从一开始能正常传图,到图片需要半小时才能发完,最后无论图片还是消息,什么都发不出去。关掉无线网,尝试用手机4G信号,情况没有丝毫好转。

  连不上网,稿子传不出去,怎么办?无线、4G都不行,只能试试局域网。我拿起桌上的网线,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没有LAN口,无法插网线,瞬间绝望。

  向场内的工作人员求助,负责技术支持的NTT技术员表示他们可以提供转接器,连上转接器我应该就可以插网线了。

  然而,插上转接器,没反应!始终不显示本地局域网。技术员换了一个又一个,没人能解决我的上网问题。后来我灵光一现,想到莫不是因为没有安装转接器的驱动,所以无法识别?技术员们查看了转接器说明书,肯定了我的想法。

  然而,没网,怎么下载驱动?技术员小哥打开他的手机热点,我的笔记本连上热点,以(真)蜗牛般的速度下载着驱动软件。

  中国队入场时,我在找网络……超级变变变,我在找网络……无人机组队变地球,我在找网络……

  终于,驱动软件安装成功,我连上了网!

记者手记|我的“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7月23日作者在开幕式现场用手机对照电脑核对资料

  开幕式的这个小插曲现在想起来还是令人后怕。我深刻反省自己准备工作不到位,没有预估到现场出现各种意外的可能性,险些影响了发稿时效。回到工作平面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来了国产转接器(不用安装驱动),插上网线连上了局域网。

  疫情,疫情,还是疫情

  因为疫情肆虐,东京奥运会成为一届史无前例的奥运会。特殊之处在于,人们对于奥运健儿的要求和希冀,不仅仅是多拿奖牌,甚至可以说不再是奖牌和成绩,更重要的,是平安,是健康,是安然无恙!

  新华社客户端上,几乎每一篇有关东京奥运会疫情的报道下面,评论区都是类似“顺顺利利参赛,平平安安归来”“比赛固然重要,安全更重要”“记者也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控”这样的暖心话语。在被可爱善良的网民感动的同时,我真切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

  作为一线记者,我应该向读者展示东京奥运会的真实场景,全面介绍奥运区域内的防控举措和组委会的应对措施,客观报道公卫领域的专家对于奥运会防疫工作的评价,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事实上,东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早就为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媒体记者等人群“量身定制”了不同的playbook(防疫手册),这是最全面的防疫规定,可以称作奥运期间的行为准则。我逐字逐句阅读了运动员和媒体的防疫手册,以解读防疫手册为基础,结合入境日本前后的亲身经历,全面介绍东京奥运会的防疫措施;同时根据新闻发布会获得的素材,讲述组委会如何迅速应对阳性病例、对密接者采取隔离措施,并引用国际奥委会防疫顾问、首席专家的评价,撰写了题为《东京奥运会安全可控》的综述。

  这篇综述发出去,说实在我心里并没有底,因为它不同于网络上有关东京奥运会疫情的其他声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东京奥运会防疫工作“定调”。好在体育部两位领导都给我吃了定心丸,我还收到了朋友发来的截图,一位体育总局领导在朋友圈转发并评论了这篇综述。能为圈内人士提供看东京奥运会的另一个视角,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意外“收获”。

记者手记|我的“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作者在新华社东京奥运会新闻中心

  东京奥运会赛程已经过半,我的奥运之旅也将迎来尾声。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想继续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跟进东京奥组委的新闻发布会,关注奥运区域的疫情变化,同时做好自身疫情防护,顺顺利利工作,平平安安回家。

记者手记|我的“非典型”奥运报道手记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

Copyright © dlhaojob.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